// 说在前面的话
保护栖息地、持续进行鸟类数量监测和研究、发现并解决鸟类面临的威胁监测、进行鸟类友好的生产作业……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去拯救一些濒临灭绝的鸟类物种?
勺嘴鹬这样一种极危的鸟类,就接受了两种特别的保育项目:Ark Population和Head-starting。
上期我们介绍了方舟计划,点击这里回顾👉《勺嘴鹬 | 最后的方舟:Ark Population项目介绍》
想要了解2021年的方舟计划进展,也可以点击这里👉《勺资讯 | 英国“方舟计划”的勺勺们最近怎么样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另一个计划,一场持续近十年的偷蛋计划……
/
2010年,科学家震惊于勺嘴鹬数量每年26%的下降速度,决定联合各个组织在迁徙路线上开展保育工作,要从灭绝边缘拯救勺嘴鹬。
2011年开始,在英国实施的「Ark Population」项目,开始人工饲养一群勺嘴鹬,使其哪怕在野外灭绝的情况下,也不至于从地球上消失,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扩大野外种群。
2012年,包括WWT在内的各个组织,在俄罗斯远东的繁殖地,开始实施另一个计划——「Head-starting」项目。
其实,这就是一个偷蛋计划,专业的偷蛋计划。
在繁殖地,科学家搜寻和收集勺嘴鹬诞下的卵,带到人工环境下孵化并饲养,雏鸟成熟后放归野外。
每次,项目会在一个繁殖季内进行,科学家帮勺嘴鹬带孩子,雏鸟成熟了正常参加迁徙,并不会保留。这样就提高了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用下面的图表示出来,「Head-starting」项目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人工孵化和野外孵化出巢率对比。
那么,毕竟是人工孵化和抚养的,能和野生的一样吗?
比勺嘴鹬稍大的笛鸻(Charadrius melodus),生活在北美洲,也实施了类似的项目。结果发现,人工育雏的个体,生存率和返回繁殖地的比率都不错。
▲笛鸻的幼鸟喜欢钻到成鸟腹部取暖。©CJ Hockett
「Head-starting」项目实施起来分四步:
❶ 偷蛋:从野外寻找勺嘴鹬的巢,并取走第一窝卵(通常,被偷蛋的勺爸勺妈都会再诞下一窝卵);
👇
❷ 孵蛋:将勺蛋在恒温箱中进行孵化;
👇
❸ 奶孩子:在繁殖地搭建的大型鸟舍中养大雏鸟;
👇
❹ 放走:当雏鸟可以飞行后,打开笼舍,让鸟儿自行离开。
▲偷蛋进行中。©Николай Якушев
▲保育成员偷蛋时,也会给发现的勺嘴鹬做环志。
▲科学家们将研究站设立在繁殖地附近,就地建设“育儿室”,只等勺来。
▲“育儿室”笼舍外观。
▲“育儿室”笼舍内部。
▲给项目中即将放飞的小勺子安装金属环。
从2012年到现在,科学家在不断地学习,细节也在不断的优化。
其中包括:
不断改进幼鸟『再引入』野外的方法;
对环志勺嘴鹬再回到繁殖地情况进行统计;
弄清野外存活率是提升,还是下降。
▲一勺在手。
说了这么多,「Head-starting」项目就是偷蛋,然后帮忙养大小勺子,更快地逆转勺嘴鹬数量下降的趋势。
那么,这些年来项目究竟抚育了多少只勺嘴鹬呢?
2012年,9只;
2013年,16只;
2014年,26只;
2015年,28只;
2016年,30只;
2017年,20只;
2018年,25只;
2019年,23只;
2020年,26只;
2021年,29只;
……
▲捧着一小勺,项目工作照。
更多勺嘴鹬出生和长大,回到野外之后的生存状况又怎样呢?至少,小勺AA和8号的情况,看起来还不错。
▲AA也是项目中的勺嘴鹬,于2013年7月放飞。
▲9个月后出现在泰国越冬。
▲项目勺嘴鹬浅绿色8号,2012年于Chukotka放飞,2014年4月在台湾被发现。
▲2014年,8号返回出生地,成功繁殖。
▲8号雄姿。
2015年,在俄罗斯远东Meinypilgyno的繁殖地,有18只环志的勺嘴鹬迁徙返回,其中首次观察到的勺嘴鹬中,5只来自「Head-starting」项目。这也是项目中的鸟儿,回到出生地的数量第一次增加。
▲MA来自该项目,2015年成功回到出生地。
▲调查迁徙回到繁殖地的幼年勺嘴鹬,可以看到被科学家们养大的小勺数量占比非常大。
可是,「Head-starting」项目中没有回到出生地的其他勺嘴鹬呢?难道都夭折了?
理论上来说,勺嘴鹬并不都会回到出生的地方。例如前一年出生,尚未性成熟的勺嘴鹬就不会回到繁殖地进行繁殖。
所以,勺嘴鹬的情况究竟如何,还需要迁徙途中各地的志愿者和摄影师,提供观测记录和照片,才能得出结论。
作为勺嘴鹬最重要中停地,数量最为集中的江苏沿海滩涂,在观测研究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1年9月,同年出生的偷蛋计划宝宝U2在条子泥被发现。©Katherine Leung
即使有意愿“生宝宝”的勺嘴鹬,在繁殖季节回到西伯利亚广袤的环境里,也可能找了新的繁殖点。
科学家们也早就开始行动,终于,在2015年发现了新的繁殖地,估计至少有25对勺嘴鹬。几乎是整个种群的四分之一!要知道蹲守多年的Meinypilgyno繁殖地,同年才13对。
在新的繁殖地,偷蛋计划也将继续进行……
▲殖地记录的雄性勺嘴鹬M2,一岁就创记录繁殖成功,早恋得好!!!©Egor Loktionov
拯救勺嘴鹬的工作道阻且长,但今天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下面这些人功不可没。
▲感谢越冬地的调查队员。
▲感谢迁徙路上的调查员。
▲感谢繁殖地大棕熊的不杀之恩。
▲感谢风里来泥里滚的摄影师们。©傅萌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勺嘴鹬保护的人们。©Andrey Maximov
/
本文数据和未注明摄影师的照片,
来自WWT(湿地和水禽基金会)所提供的资料。
感谢这些无名英雄❤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