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67年,“老朋友”回来了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成都公园城市
专业号:洪佛树蛙 2025/7/2 17:24:43

树蛙是一类栖息在树林、灌丛或沼泽地附近的适应攀援生活的两栖动物。1961年,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奠基人刘承钊、胡淑琴夫妇编著的《中国无尾两栖类》出版,这是我国两栖动物领域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至今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这本书中,他们发表了一个新种——洪佛树蛙 。

1957年3月采集的洪佛树蛙模式标本,已有近70年历史,至今仍完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为什么取名为“洪佛”呢?是因为这个物种的模式标本是1957年采于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洪佛山。然而,在洪佛树蛙发表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更多研究和报道,仅知分布于模式产地“洪佛山”。

近半个世纪后的2006年,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李家堂等科研人员想去寻找洪佛树蛙,但翻遍了地图都没有找到“洪佛山”这个地方,不过他们在漩口镇找到了一个发音很相似的地名“红福山”。他们推测,在四川话里“fo”“fu”不分,“佛”的发音和“福”完全一样,可能是当年因为发音问题而产生了混淆,误把“红福山”记为“洪佛山”。于是他们去了红福山,还真的找到了洪佛树蛙,这个物种才有了第一组彩色照片。

洪佛树蛙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树蛙,个头不大,成体体长只有3.5厘米左右,身体背面几乎纯绿色,有些个体还散有乳白色细点。每年5月前后它们在小水塘附近繁殖,其余时间则分散在附近灌丛中。

虽然洪佛树蛙模式产地的地名问题解决了,然而,红福山所属的漩口镇,在1957年被从成都市的灌县划入阿坝州的汶川县,也就是说,洪佛树蛙唯一的确切分布点红福山已属于阿坝州,而不再属于成都市。虽然2018年的一篇文章记录成都市龙溪-虹口保护区内发现了洪佛树蛙,但从所配照片来看,这是一只树蛙的幼体,其吻棱和颞褶下方有深色纵纹,背面密布细疣粒,说明它可能是一只峨眉树蛙幼体,而不一定是洪佛树蛙,因此洪佛树蛙在龙溪-虹口保护区的分布纪录还有待证实。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的团队一直在关注洪佛树蛙的分布与种群数量,并持续在成都及周边区域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监测。虽然汶川县红福山的洪佛树蛙每年都能被观察到,但是这种神秘的树蛙分布就这么狭窄吗?难道如此可爱的树蛙就要与成都无缘了吗?

转机终于来了!

2024年5月,李家堂团队在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镇海拔约1500米处开展动物调查监测时,在一个小水坑附近终于发现了洪佛树蛙!这不仅是洪佛树蛙新的确切分布点,而且这里的的确确是在成都市范围内。从此,洪佛树蛙终于跟成都分不开啦!发现新分布点也提示我们,有必要深入开展调查,这样或许能找到洪佛树蛙更多分布点,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它们的生存状况。

2021年,洪佛树蛙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目前发现的分布点及其种群数量都很少,如果大家在野外与它偶遇,可以尽情欣赏和赞叹它的美丽,但一定不能随意捕捉它,否则后果很严重、很“刑”哦!

阅读 182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