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菌物资讯

“菇中之王”,何以松茸

媒体:植物智  作者:内详
专业号:松口蘑 2025/9/19 10:56:45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 又名松口蘑、松蕈, 生长在海拔3500m以上的温带和寒温带松树林、栎树林根部, 是与松树根等共生共长的菌根菌, 根据野生资源现状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2]。

宋代《经史证类务急本草》记载, 松茸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在美洲、欧洲、北非等部分地区也有发现,  含有多糖、多肽蛋白、挥发性等多种活性物质,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享有“菇中之王”的美称。一般在8至10月采集, 食用香味特别, 口感如鲍鱼, 极润滑爽口。根据历史记载, 专家认为日本癌症转化率和病死率世界排名最低与长期食用松茸有关。

《中华本草》记载, 松茸甘、平、无毒, 舒经活络、理气化痰、利湿别浊, 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舒、痰多气短、小便淋沥。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松茸具有增强免疫、抗癌、治疗糖尿病、促肠胃、保肝脏、改善心血管疾病、抗衰老养颜等多种功效[3]。

松 茸 活 性 物 质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 松  茸  多 糖

松茸多糖是松茸中主要的活性物质,表现出较强的抗癌作用机制,大量研究发现松茸多糖多为葡聚糖且主要含有α-葡聚糖和β-葡聚糖这两种异构体; 松茸种属中存在一种特定的糖蛋白MPG-1,其葡聚糖主链以α-1,4糖苷键相连,侧链主要以α-1,2与α-1,6 糖苷键相连,再与蛋白结合,形成一个特定的立体结构,使其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实现抗癌。松茸多糖结构多样,组成丰富,使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1.1松茸多糖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Hou等[4]发现松茸多糖除了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增殖, 还能够激活机体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力, 进而攻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ing 等[5]发现, 松茸多糖TMP-A的抗肿瘤活性与NF-k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图片

图为【5】丁晓等发表在《肿瘤学报告》上的

“巨噬细胞转录组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松茸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关键机制”

Ren 等[6]研究发现松茸多糖能增强抗癌药5-氟尿嘧啶介导的肝癌细胞H22的生长, 显著提高血清中TNF-α、IL-2、IFN-γ因子的水平, 增强脾脏中免疫T细胞CD4 和 CD8 频率和NK细胞活性。

图片

图为【6】任明等发表在《中医杂志》上的

“松茸和香菇多糖增强5-氟尿嘧啶介导的H22细胞生长抑制”

1.2免疫调节:

松茸多糖不仅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来增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还能刺激肠道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激活机体全身免疫系统和促进相关的淋巴细胞增殖, 提高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 调动特异性免疫[7-9]。

1.3抗辐射性:

松茸多糖对辐射损伤的小鼠造血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降低造血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降低骨髓细胞DNA损伤, 减弱细胞周期紊乱, 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10]。

1.4美白活性: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色素, 可减少黑色素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程华等[11]采用水提醇沉、三氯乙酸脱蛋白、分级醇沉分离的7.251 kDa的松茸多糖TMSP-6II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IC50值为136.4 mg/L。

1.5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活性:

松茸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 抑制或者阻断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增强SOD、CAT和GSH-Px的抗氧化活性, 抑制MDA水平升高, 降低组织细胞过氧化程度, 增强免疫功能, 延缓衰老, 保护肝脏免受自由基的危害, 延缓衰老。研究发现, 肝癌病人在手术后服用松茸, 能够明显提高存活率, 显著降低GOT、rGTP和胆红素的含量, 可恢复相关药物副作用对肝脏造成的损伤[12]。

2. 松  茸  肽

根据资料显示,松茸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极高,在新鲜松茸中含有17%的粗蛋白、8.7%的纯蛋白、5.8%的粗脂肪,氨基酸总量为7.4%,5'-鸟苷酸约占松茸质量的60%以上,谷氨酸的含量约占总含量的17.5%,游离氨基酸以丝氨酸、丙氨酸为主。经研究表明松茸氨基酸的药用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成分特别高,共含16种,不仅如此,松茸中蛋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是一种可以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及血清,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且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的氨基酸,由于其含有甲基,可以对有毒物或药物进行甲基化修饰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防治慢性或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因此松茸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松茸中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能够弥补谷物食物中赖氨酸缺乏的现象,赖氨酸是一种能提高机体对钙的吸收与积累的一种必需氨基酸,能够起到促进骨骼生长及人体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松茸中的小分子肽的含量高易被人体吸收,特别适用于术后患者和身体虚弱人群。

3. 松 茸 醇

松茸醇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抗癌活性物质,只存在于松茸体内。松茸醇被认为是松茸风味的最大来源,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免疫调节以及抗癌作用, 被认为是松茸抗癌的重要活性物质[13]。

4. 松 茸 挥 发 性 物 质

松茸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包括1-辛烯-3-醇 (松茸醇) 、 2-辛烯-1-醇、1-辛烯-3-酮和3-辛酮等C8类化合物及肉桂酸甲酯等其他脂肪族类芳香物质, 占所检测挥发性成分含量的70%以上[14]。由于产地的地域性、气候性差异,松茸在保存处理上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5. 松  茸  其 他 活 性 物 质

松茸除了上述主要的活性物质外, 还具有美白、抗炎抗菌、 抗糖尿病等作用。松茸中得到的反式甲基肉桂酸盐能阻止黑色素形成, 同时有降低有效活性成分变性的作用[15]。松茸可以用来预防感染, 可以作为食物或者药物来抑制病原微生物[16]。松茸的水提取物能够通过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17]。实验证明, 尽管在不同土壤中得到的结果不连续, 当松茸中的α-蒎烯与苯菌灵 (Benlate) 联用时, 枯草杆菌和青霉菌都明显减少[18]。

参考文献:

[1] Yamanaka T, Ota Y, Konno M, et al.The host ranges of conifer-associated Tricholoma matsutake, Fagaceae-associated T.bakamatsutake and T.fulvocastaneum are wider in vitro than in nature[J].Mycologia, 1900, 106 (3) :397-406.

[2] Murat H, Yamada A, Maruyama T, et al.Ectomycorrhizas in vitro between Tricholoma matsutake, a basidiomycete that associates with Pinaceae that birch species, in cool-temperate forests[J].Mycorrhiza, 2015, 25 (3) :237-241.

[3] Tidke G, Rain MK.Biotechnological potential of mushrooms:drug and dye production[J].Int J Med Mushrooms, 2016, 8 (4) :351-360.

[4] Hou Y, Ding X, Hou W, et al.Anti-microoganism, anti-tumor, and immune activities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Tricholoma matsutake[J].Pharmacogn Mag, 2013, 9 (35) :244-249.

[5] Ding X, Li J, Hou W.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crophage transcriptomes reveals a key mechanism of the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polysaccharide[J].Oncol Rep, 2016, 36 (1) :503-513.

[6] Ren M, Ye L, Ren Z, et al.Polysaccharides from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lentimusedodes enhance 5-fluorouracill-mediated H22 cell growth inhibition[J].J Tradit Chin Med, 2014, 34 (3) :309-316.

[7] 高菊珍, 张红宇, 乐开礼.松茸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抗应激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和临床, 1997, 13 (1) :38-39.

[8] Ishihara Y, IijimaI H, Yagi Y, et al.Enhanced recovery of NK cell activity in mice under restraint stress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derived from the mycelia of the basidiomycete Tricholoma matsutake[J].Stress, 2003, 6 (2) :141-148.

[9] 李健.松茸多糖 (TMP-A) 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 2016.

[10] 王力宏, 李雪静, 浦昀, 等.松茸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1 (3) :388-390.

[11] 程华, 刘月恒, 刘晓英, 等.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美白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 2013, 43 (3) :134-140.

[12] Zhou Y, Li Y, Zhou T, et al.Dietary nature product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J].Nutrients, 2016, 8 (3) :156.

[13] Cho IH, Lee SM, Kim SY, et al.Differentiation of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pine-mushrooms (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 of different grade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ol factometry and sensory analysis[J].J Agr Food Chem, 2007, 55 (6) :2323-2328.

[14] Hur TC, Ka KH, Joo SH,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ylase and its related enzymes produced by ectomycorrhial fungus Tricholoma matsutake[J].Mycobiology, 2001, 29 (4) :183-189.

[15] Shin H, Park M.Whitening cosmet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ethyl transcinnamate which inhibit melanin formation and reduce denatur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during extraction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mushroom[P].KR 2006011035, 2006-02-03.

[16] Suzuki T, Matsunaga K.Infection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agent and food[P].US 2004126393, 2004-07-01.

[17] Wang Y, Chen Y, Zhang X, et al.Tricholoma matsutake aqueous extract induc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apoptosis via caspase-dependent mitochondrial pathway[J].Biomed Res Int, 2016, 2016:1-11.

[18] Tsuruta T, Kawai M.Study on th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t Imai) Sing.VII.Antibiotic activities of volatile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a ″shiro″ of Tricholoma matsutake[J].Transactions of the myc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1979, 20 (2) :211-219.

阅读 153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