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报告

是他们,让濒危云南蓝果树“子孙满堂”!

媒体:澎湃新闻  作者:内详
专业号:云南蓝果树 2021/10/31 11:29:59

因为只在中国云南有发现,它被冠以“云南蓝果树”之名;因为既稀少又濒危,多年来它一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因为雌雄异株,结实率极低,它目前的自然繁殖能力几乎为零……

云南蓝果树

而它高大挺拔的身姿,饱满厚实的叶片,兼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作为建筑用材的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其对区系研究的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在科研工作者眼中,它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名字中带有‘云南’二字的植物,我们怎么可能让它就这样消失在这个星球上。”为了这个理想,无数科研工作者通过几十年努力,让曾经濒临灭绝的云南蓝果树“子孙满堂”,焕发新生。

野生环境 几乎绝迹

用纱布将头和脖子裹起来,用胶布将长筒水靴与迷彩服之间的缝隙缠牢,在进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之前,郭贤明都会做足功课,把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为了不被蚂蟥和蚊蚁咬伤,顶着30多度的高温,带着全套装备,在湿热的环境中走上几个小时,对当地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已经再正常不过。

“和水靴里面积满的汗水相比,我们更害怕外出调研时被蛇虫咬伤。”郭贤明说,万一发生危险,在热带雨林深处施救很是困难。

郭贤明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在热带雨林深处穿梭、搜寻记录动植物的足迹,是他的工作之一。

郭贤明介绍云南蓝果树生长情况

对于旁人来说,藏于密林深处的8株野生云南蓝果树十分难寻,在其旁边,生长着跟它们高度相仿的高大乔木,比它们矮的各类乔木和草本植物也都跟其生长在同一空间内,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枝叶让在其下方行走的人们即使见到了云南蓝果树,也很难分辨出它们。

但对郭贤明来说,这条他已经走过无数次的探寻之路,这几株他无数次测量、记录其生长状态的云南蓝果树,再熟悉不过了,准确找到它们早就不是难事。

“野生云南蓝果树的发现,要感谢前人所做的努力。”郭贤明介绍,1997-2000年间,国家林业局组织了全国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8株野生云南蓝果树被发现,这也是目前云南范围内,被发现的野生蓝果树的最大种群。

这一发现给研究人员提振了信心,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个难题摆在了研究人员面前。这8株云南蓝果树有3株挂果结实,每年9月后,大量结实的种子散落在云南成年蓝果树周围,但树下就是没有任何它们的幼苗生长,几乎丧失了自然更新能力。“没有幼苗生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郭贤明说,首先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较小,会被老鼠等小动物啃食,另外,野生云南蓝果树原生地的草本植物太多、枯枝落叶太厚,种子根本落不到土里,更谈不上长出幼苗了。

找到新家 茁壮成长

转机出现在2009年。

针对云南蓝果树野外种群数量极少的现状,2009年,在有关机构的资助下,云南蓝果树开始开展野外回归,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

也是在这一年,郭贤明真正开始对云南蓝果树进行系统性研究。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云南蓝果树种子的发芽率其实还是比较高的。”郭贤明说,他们之前已经将野生云南蓝果树原生地掉落的种子搜集整理,并在苗圃里培育成小苗,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助力它们回归野外。

而在正式回归之前,选点、测评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野生云南蓝果树的原生地不在保护区内,而我们选择的回归地点既不能离原生地太远,也要位于保护区,便于开展研究。”最终,研究团队选择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关坪管理站等两地,三个不同的生长环境,同时回归云南蓝果树。郭贤明介绍,虽然不同地块的郁闭度、土壤成分、以及植物种群差别较大,但都是跟野生云南蓝果树原生地海拔高度相近、气温相似,且常年有流水经过,空气湿度较大的区域。

云南蓝果树在野外生长良好

2009年7月,西双版纳的雨季如期来临,云南蓝果树也迎来了它重返野外的最佳时期。

如今,站在郁郁葱葱的云南蓝果树林下,20余米高的树干高大挺拔,比手掌还宽大的叶片青翠欲滴,几百株云南蓝果树一起,早已跟当地的植物融为一体,成为富有特色的小生态系统。而回想起当年一年生的幼苗在这里种植的场景,郭贤明感触颇多:“看着当时只有50-70厘米的幼苗被种下,真没想到它们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为了让云南蓝果树真正回归大自然,在选定对比参考的回归点之后,除了种植时人为的一次浇水定根,以及一年一次对高于它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其余时间,科研人员只做数据的记录对比和监测。

2013年,云南蓝果树野外回归项目告一段落,种群恢复工作获得了成功,成为全国极小种群植物保护样板,其经验开始向向全国推广。在项目开展期间,云南蓝果树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年)》中优先拯救保护的“双二十”物种之一,加大了保护力度。项目结束之后,2014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安排专项经费,对云南蓝果树进行持续的推广种植以及回归。

“10多年间,共有2000多株云南蓝果树进行了回归,如今还存活并生长良好的有1600株左右。”郭贤明介绍,近十多年来,云南蓝果树的野外分布数量得到了扩大,其濒危状况得到了缓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对比实验地块采集数据的分析,云南蓝果树的生长习性得到了进一步掌握——在靠近水边、土壤肥沃且郁闭度较高的区域,云南蓝果树的生长速度并不是最快,但成活率却是最高的。

云南蓝果树野外分布数量的扩大,对缓解其濒危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护之路 任重道远

虽然近年来云南蓝果树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扩大,但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科研工作者——回归的云南蓝果树至今没有采集到能萌生新芽的种子。

“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郭贤明说,云南蓝果树是雌雄异株,主要靠昆虫授粉结出果实,如果一片区域内都是雄株或者雌株,它们开花后并不会结果,亦或者雄株和雌株距离较远,没有昆虫来帮忙授粉,也不会结果。另外,它的果实很小,且结的果子很少,有些云南蓝果树我们见到其挂果,但在搜集种子的时候已经难觅其踪影。还有,近年来种植回归的云南蓝果树不少还未成熟,还没有繁殖能力,或者繁殖能力不强,也是难以采集其果实的原因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小树逐渐长大成才,郭贤明相信,未来,科研工作者一定会采集到这些回归大自然的云南蓝果树的种子,云南蓝果树的自然更新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云南蓝果树茁壮成长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总感觉云南蓝果树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郭贤明说,云南蓝果树并没有多少药用价值,其作为保护植物,作为建筑用材的经济价值,目前也很难进行开发,在很多人看来,它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棵树,自然不会有太高的关注度。

另一方面,植物保护方面的宣传,跟动物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郭贤明以保护区里的“明星”亚洲象为例,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众多关注者的心,因为它会移动、观察性好,也会跟人有互动,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对于云南蓝果树,村民们听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种植,更多关注的是“能不能给我株种苗?”问得最多的是“这个果子能不能吃,能卖多少钱?”云南蓝果树不被频繁关注,也是保护其在保护区内安全成长,不被盗采盗伐的方式之一。

撰文:王学勇 邹鹏

来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资料: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罗羽蓓

编辑:普娅鑫

阅读 57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