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北京领衔打造麋鹿保护“中国样板”

媒体:北京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麋鹿 2025/9/2 17:12:46

本报讯(记者陈强)今年是麋鹿回归我国40周年。我国麋鹿数量已从当年的77只发展到了1.4万多只,增长180多倍。

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麋鹿又叫“四不像”。在北京的市民、游客,若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欢,可到位于大兴南海子的麋鹿苑。数百头散养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丰美的家园里。

麋鹿有数百万年的生命历史,是可以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说,麋鹿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

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同年8月24日,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历史,回到了它们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成为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灭绝地、重引入地。

首批归国的22只麋鹿里,有20只麋鹿住进了南海子麋鹿苑的检验检疫圈,另外2只转送了上海动物园。1986年和1987年,我国再次引进麋鹿,三次共77只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开始重引进的保护工作。

现在的1.4万多只麋鹿,毕竟是从当年77只小种群发展起来的,由于种群近交系数高、杂合度低,如何避免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呢?40年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突破了疾病防控、饲养管理、遗传瓶颈“三道难关”,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支撑。

去年,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基础上,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中心将逐步建立全国麋鹿监测平台,统筹全国麋鹿种群保护,不仅为我国麋鹿种群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也可为其他濒危物种保护项目提供宝贵经验与数据。

我国麋鹿保护工作已得到了世界专业机构认可,堪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目前,我国野生麋鹿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和内蒙古等地,野外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

记者了解到,我国正在筹建亚洲最大的完全型麋鹿基因库,将有效解决麋鹿近亲繁殖导致的基因衰退问题,为科学保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未来,我国还将建设麋鹿微生态基因库,专门保存对麋鹿生存至关重要的微生物菌群,包括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环境微生物菌群,全方位保障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

阅读 16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